——農業生產內部結構調整明顯。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農業所占比重逐漸下降,林、牧、漁業比重逐步提高。2003年開始將農林牧漁服務業納入一產產值核算體系,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的產值比例結構為45.7%、1.3%、49.1%、0.8%、2.0%。到2018年,全市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產值結構為50.0%、3.4%、38.6%、0.4%、7.6% 。
——經濟作物快速發展產業結構持續調優。2018年,全市蔬菜產量583.6萬噸,較1978年增長525.8%;油料產量12.5萬噸,比1949年增長228.9%。中草藥材從無到有,到2018年,產量2.6萬噸,成為我市“三新”農業重要組成部分。
——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逐步提升。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深入推進,進一步豐富、發展和創新農村經營模式。2018年,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3.2%,比1998年提高了25.9個百分點;產業化經營總量達到749.5億元,比1998年增加607.7億元,年均增長8.7%;龍頭企業達到327個,比1998年增加259個;銷售收入達到496.3億元,比1998年增加463.5億元;農產品加工生產基地個數為66個,比1998年增加14個。
(二)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上下工業都處在幾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通過70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已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有相當規模和較高技術水平的現代工業體系,實現了由工業化起步階段到工業化初級階段、再到工業化中期階段的歷史大跨越。工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由工業基礎薄弱、技術落后、門類單一向工業基礎顯著加強、技術水平穩步提高、門類逐漸齊全的重大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工業主導向勞動資本技術密集型工業共同發展轉變。目前,逐步成為涵蓋了全部41個行業大類中的37個大類的產業門類較為齊全、獨立完整、有較高技術水平的現代工業體系。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工業內部結構調整優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工業高端化步伐加快,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十八大以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措施推動下,全市工業經濟多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工業發展質量提升。
——總量規模穩步擴大,主導地位突出。2018年,全市工業總產值5323.36億元,比1949年增長5488倍,年均增長13.3%。實現利潤總額280.54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49.9億元,資產總計達到6283.9億元。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力量,也為全市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技投入不斷加強,科研成果日益豐碩
全市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工業科技水平和技術水平,以科研帶動產業升級。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R&D人員29036人,比2012年增長27.4%;R&D經費支出71.56億元,比2012年增長75.7%,年均增長15.1%。石家莊市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每年有100項以上新產品、新技術列入省廳計劃,3502工廠被認定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石藥集團等6家企業獲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常山紡織等36家企業獲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
——節能增效成果顯著,六大高耗能產業占比下降。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速同比下降5.7%,增速一直處于下降趨勢,由2010年14.4%,逐年放緩;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2011年達到35.0%,逐年下降至2017年33.4%,占比下降1.6個百分點。2017年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8.44%,2006年-2017年均降低率9.9%。
(三)傳統服務業展平穩占比逐漸下降
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石家莊市是典型的“火車拉來的城市”。早在90年代初,作為道路樞紐,引發了運輸業、轉運業的初步聚集。改革開放后,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總量迅速壯大起來,從1952年的0.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552.8億元。在1978年左右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三產比重最高達26.0%,但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新興行業不斷涌現,發展迅猛,占比逐漸提高,像交通運輸業這樣的傳統服務業與之相比技術含量低、聚集和輻射能力不強,發展相對較慢,占服務業比重逐步下降。2018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16.4%,較 1978年和2012年分別回落了9.7和5.6個百分點,但對全市第三產業發展起著重要支撐的作用。

2.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消費品市場經歷了逐步發展壯大的歷史過程,呈現繁榮、活躍、興旺、平穩的運行態勢,大致經歷了生產力低下商貿極不發達、計劃經濟市場公有制商業“一統天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流通實現市場化、消費品市場活躍繁榮四個不同的發展時期。商品供給經歷了緊缺--寬松--相對過剩的三個階段,達到城鄉市場共同繁榮,市場總體運行平穩的態勢。全市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總量在70年間不斷擴張,從1952年的0.7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732.1億元。在1952年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達44.8%,占據幾乎半壁江山, 但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占比逐年下降。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新興行業不斷涌現,發展迅猛,其他服務業占比逐漸提高,傳統商貿行業占比逐步下降。2012年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占25.6%,2018年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21.7%,較 1952年回落了23.1個百分點,但仍在第三產業的行業大類中占比最高,對全市第三產業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占比逐步擴大
1.金融業異軍突起,占比逐年提高、貢獻愈加增強
金融業作為現代服務業中占比最大的行業,對全市第三產業的發展作用突出。2018年全市完成金融業增加值547.4億元,是1992年(7.3億元)的75倍,是2012年(208.1)的2.6倍,按可比價格計算,自1992年來年均增長15.0%,高于同時期第三產業年均增速2.5個百分點,發展迅猛。金融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11.5%提高到2018年的16.2%。隨著份額的增加,金融業對第三產業發展的貢獻率也在逐步加大。由2006年的7.9%提高到2018年的13.1%。

2.房地產業受政策影響,波動性較大
房地產業增加值由1992年的7.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318.6億元,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占三產比重保持在10%左右。在2008年經濟?;?,房地產業增長速度急劇下降,僅為3.9%,之后隨著經濟的復蘇,以及石家莊市實行的“三年大變樣”政策,使得房地產業發展出現巔峰,在2011年增長26.1%,達到近20年來最高。之后,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家也加大了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房地產業發展趨于平穩。近兩年來中央將“房住不炒”定位調控的主基調,石家莊市也出臺了《關于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意見》,房地產業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3.基于現代信息服務和“互聯網+”服務的日益活躍,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
2018年,以電信、互聯網及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商務服務、居民服務、文化娛樂服務等為代表的現代新興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6.7%,是服務業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主要得益于電信、郵政快遞、商務服務等行業高速發展。2018年全市電信業務總量增長148.8%、郵政業務總量增長43.6%、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增長43.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8.9%。
六、現代產業發展強勁
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現代產業快速發展。金融、現代商貿物流、生物醫藥健康、科技服務與文化創意等“4+4現代產業改變著全市的經濟結構,成為經濟增長主要拉力。2018年,全市“4+4”現代產業實現增加值2150.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長11.0%,高于GDP增速3.5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5%。
總之,過去的70年,全市人民積極探索,與時俱進,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進的70年,省會石家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發生明顯變化。十八大以來,石家莊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對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謀劃研究和頂層設計,在改革創新、擴大開放、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4+4”現代產業快速發展,全市經濟建設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社會事業呈現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厥墜?,展望未來,我們一定能在高質量發展中建設成新時代現代省會、經濟強市,展開新篇章、續寫新輝煌!